“黨旗紅”引領“生態綠” 武漢以特色黨建品牌創建打造新時代生態環保鐵軍
2022年以來,湖北省武漢市生態環境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考察長江重要講話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黨旗紅引領生態綠”特色黨建品牌創建為載體,局機關各處室和各直屬單位黨組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結合處室(單位)職能,從“六紅”“六綠”系列活動中選擇“一紅”“一綠”活動,探索融合式黨建引領模式,以紅色文化、生態文化、廉潔文化促進機關黨建與生態環保業務工作的思想融合、目標融合、過程融合、機制融合、隊伍融合、作風融合,以政治生態山清水秀守護自然生態山清水秀。
“紅印初心”,黨旗紅的底色更足
理論學習鑄魂“紅色信仰”。
武漢市生態環境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屆歷次全會和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展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12次,組織“強化政治機關意識,做到‘三個表率’”和“黨旗紅引領生態綠”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12期,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黨的二十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作為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和支部主題黨日活動重點學習內容,黨員干部對生態環境部門政治機關屬性認識更加堅定。
實地見學共巡“紅色足跡”。
組織武漢市生態環境局系統黨員干部到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紀念館、新四軍第五師歷史陳列館、向警予烈士陵園等紅色場館開展紅色足跡尋訪活動,開展生態環保青年學習匯,青年黨員代表現場談學習體會,明確前進方向,黨員干部的時代使命感責任感更加堅實。
身邊黨員講好“紅色故事”。
通過微信、書信等形式,開展“廉政云家訪”活動,各黨支部撰寫書信25封,向黨員干部家屬通報單位工作概況,聽取家屬反映的困難和意見建議,加強黨員干部8小時以外的監管。邀請離退休黨員在江夏革命烈士紀念館開展“我在紅色地標講黨課”主題活動,分享入黨初心、奮斗故事,生態環保鐵軍的紅色血脈更加豐富。
▲武漢市生態環境局舉行憲法宣誓和榮譽退休系列活動。
清廉機關弘揚“紅色文化”。
結合黨風廉政宣傳教育月開展廉政道德講堂活動,組織黨員干部觀看配樂情景劇《環保鐵軍的時空對話》,派駐紀檢監察組組長贈廉政短語,局黨組書記講授廉政黨課,觀看警示教育片《圍獵陷阱》《多思“貪欲害” 常破“心中賊”》,引導黨員干部堅定文化自信,做紅色文化的忠誠傳承者、弘揚者,清廉有畏、清廉有為的觀念更加深入。
群團共建傳承“紅色基因”。
堅持黨建帶群建,成立局系統離退休干部黨委、青工委、婦聯,結合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試點工作,開展“綠水青山志愿紅 夕陽紅 閃光在一線”系列活動,以黨建紅帶動團旗紅、巾幗紅、志愿紅、夕陽紅,黨建帶群建的工作格局更加完善。
鐵軍風采印照“紅色光影”。
聯合派駐紀檢監察組創作配樂情景劇《環保鐵軍的時空對話》,與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王荷波之間展開時空對話,激勵武漢生態環保人守清廉底線,護生態紅線。創作配樂情景劇《青年環保人的時空之約》,與五四運動革命先驅惲代英同志展開時空對話,以你教會我無畏、你教會我執著、你教會我互助三個章節,展示生態環境系統青年環保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故事,生態環保鐵軍的風采更加彰顯。
▲情景劇《生態環保鐵軍的時空對話》參演第五屆市直機關“廉政好聲音”作品分享會。
“綠照我心”,生態綠的顏值更靚
品牌創建厚植“兩山”理念。
策劃開設“武漢生態環境這十年”專題欄目,在人民網、新華網報等平臺廣泛宣傳武漢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果?!吧鷳B文明大講堂”走進市紀委機關、市直機關工委、市農科院,“兩山”宣講隊走進社區、學校、企業等基層單位,系統、深入講授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兩山”理念日益入腦入心。
▲2022年7月,武漢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朝輝到武漢市黃陂區開展下基層調研。
降碳提質推動綠色發展。
在江夏靈山開展“低碳森林 綠植生活 武漢因你而榮”武漢市關愛自然保護山川河流活動,湖北省生態環境廳、武漢市生態環境局為新種下的樹林授“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碳中和林”牌。聚焦生態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村容村貌整治,研究武漢市生態環境局對口幫扶的黃陂區蔡店街李文三村生態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努力將李文三村打造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創新實踐基地,低碳發展日益見行見效。
▲ 2022年3月18日,“低碳森林 綠植生活,武漢因你而榮”2022年武漢市關愛自然保護山川河流活動共同種植“碳中和林”。
全民參與開展綠色創建。
召開“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新聞發布會,全面解讀武漢行動計劃。開展“武漢市青少年生態環境實踐”和“生態文明在我們身邊”系列活動,引導公眾感悟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偉大成就。江夏區山坡街等3個鄉鎮(街道)和江夏區山坡街山新村等15個村被省環委會辦公室分別授予“湖北省生態鄉鎮”和“湖北省生態村”稱號,優質生態產品持續成勢成型。
媒體融合傳播綠色文化。
組建市生態環境局融媒體中心,營造生態環境“大宣教”格局,在《光明日報》《中國環境報》等先后刊發《為了天藍、地綠、水清》《趕考之路》系列專題報道。策劃“打造生態宜居之城 共建清潔美麗武漢”2022年武漢市六五環境日等主題宣傳活動,創作“小山小水遨游武漢環保好鄰居”動漫片、“青山爺爺講靈山故事”宣傳視頻等系列生態文化作品,綠色理念傳播更加有聲有色。
共同締造弘揚綠色精神。
扎實開展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市生態環境局、區分局和村三級支部聯合開展黨建聯盟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向各區試點村派駐市、區兩級生態環保監督員和活動聯絡員,以村民自主選擇的房前屋后環境改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等實事項目為載體,發動群眾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管理,幫助群眾解決好“房前屋后”的生態環境問題,人民群眾幸福生活不斷向上向好。
▲ 2022年5月17日,武漢市生態環境局系統黨員干部開展紅色足跡尋訪活動參觀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
美好環境踐行綠色惠民。
研究制訂《武漢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具體措施》,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堅持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為抓手,加大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全市75座山體完成生態修復,東湖140公頃水域重現“水下森林”,新建綠地超過4000公頃,造林綠化20萬畝,建成各類公園380個,綠色惠民實現共建共享。
十年來,武漢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奮力打造生態宜居的新時代英雄城市,交出了一份美麗武漢的“綠色答卷”。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從2013年的160天提升到2021年的289天,“武漢藍”不再是奢侈品。長江、漢江武漢段水質穩定保持Ⅱ類水平,實現了“一江清水東流”;水質優良湖泊數量較“十二五”末增加26個,劣Ⅴ類湖泊首次實現“清零”,“百湖之市”綠色名片更加靚麗,美麗河湖成為江城市民幸福生活的“標配”。
黨旗紅的影響力、引領力不斷壯大。
人民網、新華網、湖北日報、《中國環境報》先后報道了武漢市生態環境局黨旗紅引領生態綠黨建品牌創建情況,配樂情景劇《青年環保人的時空之約》被武漢市委組織部評為年度先鋒作品,并參加第二十二屆全省黨員教育電視片觀摩交流活動和第二屆“新時代全國機關基層黨建新成就”短視頻作品征集展示交流活動?!渡鷳B環保鐵軍的時空對話》參演市直機關第五屆“廉政好聲音”作品分享會并取得好成績。
生態綠的號召力、行動力不斷增強。
“生態文明在身邊 你我共建綠色社區”志愿服務項目獲評武漢市2021年度“最佳志愿服務項目”,“綠水青山志愿紅”志愿服務項目被評為2022年武漢市“十佳”志愿服務項目,武漢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獲評2022 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執法知識競賽市州集體一等獎、全省生態環境執法大練兵技能比武優秀集體一等獎。武漢市生態環境科技中心徐棟獲評2021年度武漢市最美志愿者。
▲武漢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獲評全省生態環境執法大練兵技能比武團體一等獎。
黨的二十大吹響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號角。建設美麗武漢,讓綠色成為新時代英雄城市的亮麗風景,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武漢市生態環境局將以黨建品牌創建為契機,深化黨旗紅引領生態綠,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武漢不懈奮斗!
一周熱門
- {{index+1}}{{item.title}}